English

北京建设发展须量水而行

2000-06-2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

专家预测,北京今年可能缺水四亿立方米;二○○五年可能缺水七点九四亿立方米;二○一○年可能缺水十一点八二亿立方米——

北京正面临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。

水利部、中科院、水科院和北京市水利专家预测,北京今年可能缺水4亿立方米;2005年可能缺水7.94亿立方米;2010年可能缺水11.82亿立方米。为此,北京市决定今年实行定量供水。

50年间4次打破供需平衡

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一直十分突出。水文史料显示,在近50年里,北京水资源供需平衡曾4次被打破,出现过4次全市范围的严重缺水。

第一次出现在六十年代中期,靠开挖京密引水渠,调密云水库储水进京度过;第二次出现在七十年代,靠超量开采地下水度过;第三次出现在八十年代,靠河北、天津无私奉献和密云水库专供北京度过。这三次缺水虽未酿成危机,但解决缺水的办法基本上不是立足于治本。

进入九十年代后,北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降到300立方米以下,仅是全国人均量的1/8,世界人均量的1/30,远远低于国际人均用水量1000立方米的下限,在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位之后。

到九十年代末,北京又遇大旱。在1999年1月1日至8月20日,进入北京主要水源密云水库的水量比上年同期锐减91%。今年春季旱情更重,注入密云水库的水量更少,截至4月底测量,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.9亿立方米,而用水量却同前3次缺水时期一样,并未做出相应的减量调整,于是供需平衡第4次被打破。

不量水而行 问题相当严重

水利、气象、地质科学家早就警告北京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。北京总的水文、气象特点是,春季十年九旱,汛期多暴雨、洪水、泥石流。据水文史料记载,在近50年里,有23年的降水量低于年平均值,有1/4的时间为枯水年或偏枯水年。蓟运河、潮白河、北运河、永定河、大清河——北京的5大水系中,有4条发源于缺水的河北、山西和内蒙古地区,难以向北京提供充足的补给水。地质学家说,北京自西北向东南分布的4条地下水带,并非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。

缺水是北京的市情,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前提条件。专家们多次大声疾呼:“首都的建设要坚决做到量水而行”。但是,回音却不大。不能量水而行的问题相当严重。由水利部、中科院、水科院、清华大学及北京市的有关专家组成的《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》专家审查组认为,在北京官厅、密云两个水库的上游地区,只注意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,不断大幅增加当地的用水量,造成向两个水库提供的补给水逐年减少;在北京则过于注重满足用水需求,未慎重考虑水资源的可支持能力,在整体发展中未能同时兼顾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的协调一致,用水量过快增长超过了环境容量,造成了地下水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度迅速下降、河流长期断流、城市湖泊逐渐萎缩、湿地干涸、土壤沙化,以及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。

尽管北京水资源十分有限,但不珍惜水资源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。北京每年排放的污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,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到25%。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进河道、渗井、渗坑,加上过量施用农药、化肥,造成不少河湖水和地下水源严重污染。

专家审查组指出,自六十年代以来,尽管北京出现的每一次供需失衡都化险为夷,但它是以牺牲环境和制约发展为代价实现的。《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》所实现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将要付出的代价,就高达176亿元之巨。

工程和管理措施 要双管齐下

专家审查组组长陈志恺教授说,从长远看,跨流域调水是北京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。以周边水资源形势分析,整个黄淮海地区同属于缺水地区,北京所处的海河流域缺水形势尤其突出。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,必须建设南水北调工程。但是,在南水进京前,北京必须立足于当地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。

他说,21世纪初期是首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,也是实现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,经济的增长,应该同资源的支持相协调。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》确定的原则,严格控制城市规模、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,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,做到量水而行,量水发展。

专家审查组成员、中科院院士钱易等认为,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“对解决北京水资源问题的批示”:“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,以节流为主。”加大节水力度,积极研究和推广节水措施;科学适度地开采地下水,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;大力发展节水灌溉,严格控制再建耗水耗能的大企业;防止水资源污染,提高污水处理能力;择机适当提高水价,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开发。

陈志恺等专家说,在整体规划建设布局方面,我们应优先安排保护开发水资源工程,超前建设水利工程、供水工程和水环境工程。同时,我们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制,确立支持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运行机制。只有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双管齐下,北京才有可能避免发生真正的水危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